【政策解读】增强普惠保险可持续性

 发布时间:2022-12-16    

记者 朱艳霞

银保监会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我国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明确方向和目标。

普惠保险是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平可得、保障适度、覆盖广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根据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定义,普惠保险是针对保险市场上被排斥或被服务不足的人群的所有保险产品服务,强调可及性和商业可持续性。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王国军表示,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出发,普惠保险以物美价廉覆盖面广为主要特征,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托底的作用。

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指导意见》明确,发展普惠保险的目标是,普惠保险保障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更加丰富,人均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有效改善。

近年来,保险业积极开展大病保险、农业保险、小额人身保险等具有普惠性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保险服务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逐步提高。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1-9月,农业保险向1.5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6万亿元,支付赔款459.9亿元,同比增长17.8%。自2012年建立以来,大病保险制度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

城市定制医疗保险(俗称“惠民保”)呈现“增量、扩面”的态势。截至2021年底,惠民保覆盖全国28个省份,共有1.4亿人次参保。2022年,惠民保销售热度不减。11月以来,全国多地上线升级版2023年度惠民保。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发展阶段对普惠保险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在总结经验、梳理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现阶段,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朱贺天戈认为,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部分贫困人口在脱贫后可能会因疾病等意外情况导致返贫,保险作为风险对冲工具,将在防止“因病返贫”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对低收入家庭的一项调研发现,低收入群体对保险的需求大于对信贷的需求。”朱贺天戈表示,现阶段,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可获得、可负担并且能够发挥作用的普惠保险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帮助其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活力。

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我国普惠保险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但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破解。

《指导意见》指出,当前普惠保险仍然存在服务广度、深度不够及创新不足等问题,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保障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农业保险、大病保险等产品在局部地区虽然实现全覆盖,但机构数量、覆盖群体数量、业务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业务普遍呈现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很多保险公司服务能力无法满足需求。

《指导意见》对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体系、提升普惠保险业务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例如,因地制宜针对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情况开发农房保险、意外险、健康保险、定期寿险等产品;大力开发适合老年人群、适应残疾人风险特征、覆盖儿童先天性疾病等方面的保险产品;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不断降低专属普惠保险费率等。

王国军表示,这些举措有利于普惠保险保障更加多元化发展,加大对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更好地规范、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一些保险机构正在努力开发产品填补保障空白。例如,中国人寿推出系列普惠保险产品,包括女性安康保险、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住院保险、残疾人保险等。平安产险打造了“惠员保”“乐企E生”“店家宝”等一系列面向小微企业客户的普惠类保险产品,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力度,缓解小微企业压力。

增强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普惠保险不仅要发展好,更要发展持久。为普惠保险重点领域提供服务,风险相对较大、成本相对较高,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保险机构更加积极地发展普惠保险,也需要配套措施的完善和政策的协同。

《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相结合。激发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保险长效发展机制。鼓励各级政府加大普惠保险政策、资源支持力度,推动普惠保险扩面提质。完善普惠保险制度规则和基础设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普惠保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王国军认为,增强普惠保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险机构应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在筹资、支付和服务三方面提高效率,增强风险控制能力。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应积极争取将发展普惠保险纳入当地民生工程,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朱贺天戈表示,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保险机构应从四方面发力。一是转变经营方式,不能一味地以商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去开展普惠保险业务,要在“商业目标+社会目标”双重目标引导下推进相关工作,既要保证一定的商业盈利,又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实现保本微利。二是多在需求侧下功夫,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群体,采取差异化的措施、设计多样化的产品吸引他们参加保险。三是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与探索,提高普惠保险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四是利用精算技术,用好精算人才,设计更加实惠的产品和服务。(文章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站)